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,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

以后再说X
NEWS

荣丰资讯

荣丰资讯

支付条例修订下,律师如何为中小企业构建"三防"债权保障防线

作者:荣丰律师 发布时间:2025-03-28 17:09:25点击:63

 2025 年 3 月,公布修订后的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自 2025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。此次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保护,为长期困扰企业的“三角债”问题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武器。然而,纸面权利的实现仍需依赖专业的法律解读、合规审查和争议解决机制。从律师视角看,此次修订不仅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,也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——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真正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现金流,成为法律从业者的关键课题。

一、《支付条例》修订要点:律师应关注的核心变化

相较于原条例,修订后的《支付条例》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了中小企业权益保障,律师需精准把握这些变化,以便为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:

1.明确付款期限,强化违约责任

新条例规定,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货物、工程、服务时,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0日,有特殊约定的最长不超过120日。

    逾期利息标准提高:逾期支付的,需按“日利率万分之五(年化约18.25%)”计算违约金,显著高于一般商业贷款利率,增加了违约成本。

2.禁止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不合理交易条款

    大型企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条件(如超长账期、承兑汇票变相拖延支付等)。

    律师在审查合同时,需特别关注“霸王条款”,如“验收合格后180天付款”“以商业承兑汇票支付”等变相延长账期的安排。

3.信用惩戒与投诉机制落地

    新条例要求建立全国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平台,逾期支付信息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,影响企业信用评级。

    律师可协助中小企业通过行政投诉+司法诉讼双轨制追讨欠款,提高回款效率。


二、律师赋能: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落实《支付条例》权益?

1.合同审查:提前规避支付风险

许多中小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缺乏谈判能力,被迫接受不利条款。律师可提供以下服务:

修改不合理付款条款:确保合同明确约定付款期限、逾期利息、支付方式(避免商业承兑汇票拖延)。

增设担保条款:如要求买方提供银行保函、保证金或第三方担保,降低违约风险。

争议解决机制优化:约定仲裁或诉讼管辖地,避免异地维权成本过高。

账款催收:从律师函到诉讼的全流程策略

非诉催收:

    发送律师催款函,引用《支付条例》条款施压。

    协助企业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举报逾期支付行为,触发行政干预。

诉讼策略:

    对于恶意拖欠,可起诉要求支付本金+逾期利息(日万分之五)+律师费。

    利用支付条例作为裁判依据,争取法院支持高额违约金(此前部分法院可能仅按LPR计算利息)。

2.合规辅导:帮助大型企业避免法律风险

律师不仅服务于中小企业,也可为大型企业提供合规建议,避免因违反《支付条例》面临信用惩戒或行政处罚:

内部账期管理合规化:调整财务流程,确保60/120天付款红线不被突破。

争议应对:若因资金链问题无法按时支付,可通过协商展期避免被投诉。


三、挑战与机遇:律师行业的转型突围

1.挑战维度:制度落地的现实阻力

执行困境:司法程序的“马拉松式”博弈

尽管《支付条例》设定了 1.5 倍逾期利息的刚性规则,但部分国企、上市公司仍可能通过管辖权异议、鉴定申请等诉讼策略延缓执行进程。某建筑工程案件中,被告企业通过连续三次管辖权上诉,将执行周期延长至 18 个月,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。律师需创新执行策略,如申请行为保全、引入信用修复激励机制等,破解 "赢了官司输了钱" 的困局。

观念桎梏:中小企业的“维权恐惧症”

调研显示,62% 的中小企业主认为 "打官司会破坏商业关系",宁可接受 30% 的债务折扣也不愿启动法律程序。这种 "人情交易" 惯性使得大量应收账款沦为坏账。律师需通过案例宣讲、风险模拟等方式,帮助企业建立 "法律维权≠关系破裂" 的认知,例如设计 "调解优先 + 诉讼保底" 的分层维权方案,在维护权益的同时保留合作空间。

2.机遇蓝海:法律服务的价值重构

非诉业务的 "合规金矿"

随着《条例》与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》的衔接,律师可开发三大非诉产品:

合同生命周期管理系统:通过 AI 技术自动识别 "背靠背" 条款、不合理验收程序等风险点。

账款健康度评估模型:结合合作方信用评级、历史付款记录等数据,输出风险预警报告。

合规培训沙盘:模拟账款纠纷场景,训练企业法务人员的风险处置能力。

清收服务的 "跨界融合"

突破传统诉讼代理模式,构建 "法律 + 财务 + 信用" 三维解决方案:

财务维度:设计应收账款证券化方案,将债权转化为可流通金融资产。

信用维度:运用大数据分析合作方偿债能力,制定差异化催收策略。

法律维度:创新运用支付令、督促程序等快速救济手段。

3.合规市场的 "头部效应"

大型企业对合规支付体系的需求催生三类法律服务:

集团管控合规:建立子公司付款连带责任追溯机制。

供应链协同合规:设计供应商付款信用分级管理系统。

信用危机应对:开发信用修复专项法律服务,包括整改方案设计、信用申诉代理等。


四、结语:从政策到实践,律师是中小企业权益落地的关键推手

修订后的《支付条例》为中小企业破除 "三角债" 困局提供了法治利器,也对律师行业提出了从风险防控到价值创造的双重要求。当逾期利息成为违约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当信用惩戒重构市场交易秩序,律师的专业服务正成为连接政策红利与商业实践的关键枢纽。

在这场制度变革中,作为律师既要当好企业权益的 "啄木鸟",剔除合同条款中的隐性陷阱;也要成为合规生态的 "建筑师",助力大型企业构建阳光支付体系。从非诉合规到争议解决,从数字赋能到信用修复,法律服务的创新正在重塑市场规则。唯有以专业穿透商业逻辑,以创新破解执行难题,方能让法治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的现金流。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511026999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010-53602011

二维码
线